筒叶花月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精品雕刻精工竹木骨牙角匏与工艺是难 [复制链接]

1#

今日推荐:《雕刻精工:竹木骨牙角匏与工艺》作者:肖东发;赵丹丹。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雅致之极:牙雕艺术

明代牙雕人物最出色,特点是人物的动态是借助象牙料的自隅弯曲之形。

随形雕刻,只是头部的两侧略有去料,全身去料很少,连手持器物都是随料而做的,不顾忌原来的形态;刀法简练,衣纹采用富有装饰性的大折叠式表现;人物的姿势是借用象牙料的自然弯度,没有大的去料;头部较大,为身高4倍;脸部做工极细,面相生动,胡须用阴刻线表示;手中的拐杖、扇子都随料形与躯体贴在一起;衣纹用几条刚劲有力的阴刻线,富有装饰性。

集历代精华的清代牙雕

清代帝室于年入主中原、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发展、人口繁衍的措施,收到实效,于是出现了古代少有的“康、雍、乾盛世”。

太平盛世,百废俱兴,各行各业相继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我国的牙雕业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终于形成了我国牙雕史上的鼎盛态势。

清代牙雕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已经逐步走向小品雕刻。象牙、犀角制成的笔筒、笔架、砚台、墨盒、墨床、镇纸以及文具盒、印盒、画轴、画托,是当时上流社会比较常见的工艺珍品。

清代牙雕的工艺多以文人故事、花鸟图案、吉祥纹饰为装饰题材,散发出浓郁的文人气息,在技艺上也有不少创新之处。清代牙雕创制的大量精美小件陈设和实用器具,也富有想象力,品种、题材比明代丰富。

纵观清代牙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

前期自年始至年,主要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期自年至年;后期自年至年。

清代康熙时期,我国的牙雕主要表现为南、北两大艺术流派。

南派艺术以广州为代表,它的牙雕作品雕镂玲珑剔透,其次江南牙雕也颇有成就。

康熙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从此,广州牙雕工艺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成为全国之冠,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有别于苏州、北京、扬州、杭州等地的艺术格调,并对其他地方的牙雕工艺产生了影响。

广州牙雕素以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18世纪初叶,雍正皇帝从广州、苏州等地召征一批艺匠进宫。这批艺匠聚集于宫廷造办处的作坊内,精心设计,运用高超的雕刻技术细心制作,并融南北牙刻艺术派为一体,取长补短,结果又产生了宫廷牙雕,也就是后人所说的“造办处牙雕”。

镇纸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

夔纹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神,兽夔,主要形态近似蛇,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常施于簋、卣、觚、彝和尊等器皿的足、口的边上和腰部作装饰。

如《象牙雕黑漆地花卉纹笔筒》,笔筒呈5瓣梅花式,口及底沿刻夔纹。瓣形牙壁上,分别雕水仙、山茶、荷花、梅花、月季等四季花草,寓意“四季华”。花卉等纹饰外减地涂黑漆。底中央有圆形补痕,四周承委角六矮足。再如《象牙雕抚琴图金里碗》,图中有高士抚琴,颇具风雅。

还有《象牙雕渔樵耕牧图两面笔筒》,用一截象牙雕成,直筒形,外壁雕渔樵耕牧,水边柳畔停舟,一船上老翁撒网捕鱼,另一船上老妇扶着攀上篷顶的小童,老翁盘坐回首,似在呵斥顽童。对岸山间小猴攀腾跳跃,双鹤翔飞,樵夫肩挑柴担盘山而下。竹林桥上,农夫荷锄出耕,此器采用高浮雕技法,刻工细腻,技法与竹刻相同,是清代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的佳作。

此外,造办处牙雕精品还有《象牙雕松荫策杖图笔筒》、《象牙浅浮雕海屋添筹纹笔筒》、《象牙浮雕人物庭院纹笔筒》、《镂雕夔纹象牙香筒》、《象牙雕开光山水纹盖壶》、《象牙雕正德皇帝出巡像》、《象牙雕群仙祝寿龙舟》、《象牙雕仕女图插屏》、《象牙雕花卉纹圆粉盒》等。

《松荫策杖图象牙笔筒》用一段象牙罐口料制成,外壁采用平面减地浮雕刻有一棵苍老的松树,一个策杖老人和一个小童,表现文人隐逸的生活。松树刻得很薄,但老松树虬枝屈伸的情态都很突出。人物衣纹用阴线,山石用讲究的皴法,石上的苔藓、小草做成三聚五的分布;远景树石用阴线浅刻,这些工艺特点表明受当时竹刻笔筒的影响很深。

《镂雕夔纹象牙香筒》也是清代宫廷造办处牙作工匠所制作而成的,造型为华亭式。圆形筒柱上的镂刻夔龙纹,夔龙之身细长,相互勾连,形成组合图案。筒顶覆亭式盖,上下两端刻成莲瓣纹。顶盖正中间雕有莲托葫芦形纽,顶中穿一孔,一组染骨珠丝带直通盖内连接着一根铜管。筒柱下方连有刻仰覆莲纹的六足托泥圈座。

这种装饰器物,清代中期时多制作。据年宫廷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牙作坊所记:

4月22日,圆明园来帖内称3月23日内大臣海开光光这个词最初是从古代建筑窗户的某种形状演变而来。开光的目的是为了使器物上装饰变化多样,或为了专门的突出图画中的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位置留出如:扇形、菱形、心形等某一形状的空间然后在该空间里装饰花纹。

回纹民间称为“富贵不断头”的一种纹样。它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的几何纹样,因为它是由横竖短线折绕组成的方形或圆形的回环状花纹,形如“回”字,所以被称为“回纹”。

望传做备用象牙圆形透地香袋10件。盛鲜花用亦可,盛香袋用亦可。于由4月29日和5月10日各做得象牙透地雕花圆形香袋5件。

当时,清代宫廷的工艺品没有工匠个人署名的制度,只有在皇帝的授意下才可署名。*振效就是少数几个能够在作品上署名的艺人之一。

如*振效雕刻的象牙臂搁,长仅9寸,鼓面雕有芦苇和大雁,凹面雕刻山水人物,边缘有蝇头小楷:“乾隆己未季头小臣*振效恭制”。

*振效代表作是《象牙镂雕小船》,最能体现*振效运的象牙雕刻风格,模仿苏州地区匠役擅长的核舟雕刻工艺雕制了这件小船。船身满施镂空雕刻,船首雕3人各司其职,身后有牌坊与船舱隔离。船舱做楼阁式,门窗具备,开合自如,颇为精巧。

舱篷上7位船夫正安置船桅。船尾镂雕回纹护栏,其下船底置船舵,可左右活动。右船舷下侧毫芒细绘阴刻楷书填黑款:“乾隆戊午花月小臣*振效恭制。”

《象牙雕刻渔家乐笔筒》也是出自*振效之手。在笔筒上刻有乾隆皇帝的御题诗:

网得鱼虾足酒钱,

醉来蓑衣伴身眠,

漫言泛花曾无定,

一曲渔歌傲葛天。

浮雕的构图十分严谨洗练,只用两艘船、几棵树、几块山石,就把渔父的生活环境突出的表现出来。这只象牙笔筒的壁不厚,景物的层次却很丰富,从外表来看,笔筒的大形保持得很好,并没有因为雕刻景物而把料形破了。

广东牙雕又称“南派牙雕”,制作着重于雕工,并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作品多以玉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玲珑精巧、华丽美观。

按工艺技法,广州牙雕有雕刻、镶嵌、编织三大类。雕刻多采用阴刻、隐起、起突、镂雕,最擅镂雕,主要与广州独特的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广州气候温暖湿润,象牙不易脆裂,宜于制作钻镂、透雕的作品,再加上原先的工艺水平,镂雕逐渐成为广州牙雕工艺最具特色的技艺。

广东牙雕品种有象牙球、画舫、人物、笔筒、插屏、鸟兽等欣赏品,筷子、梳子、图章、鼻烟壶、瓶、烟嘴、灯具、粉盒等日用品。其中以象牙球最有名。

楷书汉字书中常见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其字形较为正方形,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是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楷体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同时在摩崖石刻中也较为常见。

镂雕一般要综合运用拔镂、透雕技法才可实现。镂雕的技法宋代已有,适合于象牙球的雕刻,象牙球古称“鬼工球”,乾隆时期象牙球已发展到镂雕13层了。

镂雕工艺极其复杂,需要艺人有着高超的技术与素质才能完成。制作象牙球工序:先经锯工开料,次由车工车成圆球,再车成里外自由转动的若干层,由雕工在板面的牙球最外一层雕刻花纹,凿工把里层逐层凿成精细的各种图案,最后转磨光亮,配上牙球座子,最后成为成品。

牙球工艺在清代获得了大发展,这种技艺发端于广州,是象牙雕刻中常用的手法。

如《清代透雕云龙纹象牙套球》,由盘绕穿插的云龙镂空套球、光素盘托、高挺细巧的镂雕八仙人物龙纹柱座3部分组成。

镂空的球体共计21层,每层均有12个孔,除通体浮雕镂刻的外层稍厚之外,内层通刻双钱菊纹的套球。球体之间,玲珑空透,旋转自如。牙球摆在光素的牙制托盘之上,盘下光素圆柱之间,分别衔接小形镂空套球及实体雕花盒状装饰各一;柱下插座有八仙及戏珠云龙纹饰,空透细致,活泼流畅。

至清代,镂空雕不仅用于象牙球的加工与制作,还被广泛运用于其他牙雕摆件的装饰。而同时,镂雕与浮雕结合运用,成为清代小件器物雕刻的特征。

如《镂雕方盒》,盖及盒四边镂雕透空锦地,中间开光部分,浮雕人物花卉纹饰。底板由极薄的牙片镶上,四足上饰有兽面纹,具有富丽华贵的气质,又体现出雅逸清新的风貌,非名匠数月之功不能完成。

在广州牙雕中,《亭台大花舫》也是著名的作品。花舫的船身以龙为造型,上有2至7层楼阁,舫上人物多达人,还有旌旗、灯饰等,栩栩如生、千姿百态,非常壮观。此外还有用整支象牙雕成的全牙雕、渔翁撒网、通雕蟹笼、古装仕女等。

广州牙雕中另一项独特的技艺“象牙编织”,在清代获得较大的发展,它是将象牙劈丝,磨光后再行编织而成作品。

象牙劈丝技艺,早在汉代就有,从此一直没有间断过。劈丝是编织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它利用象牙细纹的纹理和具有韧性的特点,将象牙浸泡在特制的药液中,待其软化后,劈成厚薄宽窄均匀的薄片,牙片薄弱如纸,呈半透明状,再将牙片打磨光滑呈现出洁白光泽,再行编织,品种有象牙席、宫扇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