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阅读时间:约6分钟
历史提问
古人如何度过酷暑?雍正的席子到底有多珍贵,为何下旨不许再制?
答:清朝雍正十二年,清朝雍正皇帝突然颁布严旨,严令封杀一件“夏季奢侈品”。在这道圣旨中,向来节俭的雍正帝,几乎是以十分心疼的情绪,大叹这件“奢侈品”的“倍费人工”与“开奢侈之端”,勒令“勿得再制”。究竟是什么奢侈品,惹得雍正帝如此不待见?这正是中国古代一件出名的消暑神器:象牙席。
象牙席,顾名思义,即以象牙为材料,制成的凉席。汉朝年间起,中国宫廷就有了使用象牙席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象牙席都是宫廷里的名贵奢侈品,它有多名贵?可以瞧瞧珍藏在烟台博物馆里的“真货”。烟台市博物馆里的象牙床,是国家一级文物,它长两点零三米宽一点二三米,四周以黑色素缎镶边,组成“象牙席”的各个象牙条,每个仅宽3毫米,厚0.5毫米,织成这样一张“凉席”,不知要耗费多少名贵象牙。
与这“成本”一样昂贵的,更有人工成本。还是以烟台博物馆的象牙席为例,这张以“人字形”纹理编成的象牙席,需要先把象牙进行“劈丝”,制成一个个极小的“牙丝”,以现代学者的估算,还有可能要把“牙丝”放进名贵药材里浸泡,使“牙丝”变得坚韧,然后再由能工巧匠进行编织。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而其制作工艺,也自晚清年间起,至今失传了一百多年。
这样名贵的宝贝,摸上去手感柔软,躺上去平整光滑,哪怕置身炎炎夏日,只要往象牙床上一趟,也立刻遍体清凉。因此从汉至清,许多帝王都是象牙席的“铁粉”,但由于其成本昂贵制作繁琐,即使是为大清“挣”下六千万两国库存银的雍正帝,在位年间也只拥有五张象牙席。而在得知了象牙席的“惊人身价”后,雍正帝也痛感其劳民伤财,干脆一道旨意把它“禁”了。
这以后,虽然乾隆年间时,清王朝也曾一度下令广东等省进贡象牙席,可这款中国古代的“顶流奢侈品”,最终还是渐渐淡出,甚至连制法也彻底失传,只留下几件珍贵文物,令后人追思遐想——在科技条件有限的古代,想要在炎炎夏日里,收获一点“全身冰凉”的爽感,可能都得砸金山银山。
不过,“会过日子”的雍正,虽然对劳民伤财的象牙席深恶痛绝,可“消暑”的需求,也令他对另一件中国古代“传统消暑奢侈品”青睐有加——风扇。
在没有电力驱动的古代社会,“风扇”却堪称古人的消暑神器。唐玄宗在位时,就曾引进国外的水车技术,以水力驱动风扇车,建造凉风扑面的“含凉殿”。烈日当空的夏日里,唐玄宗不但喜欢在这座“含凉殿”里避暑,还曾在此地召见大臣陈知节,把从酷暑中赶来的陈大人,冻得直打哆嗦。
唐朝以后,这“驱暑效果”极佳的风扇车,也经过了一代代演进。宋代时演变成了“风轮”,不但动力强大,“风轮”边上还摆上各类鲜花,驱动后香气扑鼻。发展到明代时,“风轮”也早走出了宫廷,成了许多有钱人家的夏日必备,比如在明代的一些小说里,夏日“四面挠起风车来”的景象,就是土豪们的“标配”。而在清代时,“风扇车”不止有水力驱动,也有机械人力驱动。难耐酷暑的雍正帝,也对“人力风扇车”的事儿特别上心。他曾专门给内务府下旨,从质地、颜色、形状等各方面,对“风扇”进行改装,终于做成了“拉绳风扇二架”,在夏日里享受起了凉风。他的宝贝儿子乾隆皇帝,则对水力风扇车更为偏爱,甚至还写词大赞这风扇车“冷冷瑟瑟,非丝非竹”的凉爽效果。在乾隆一生的“诗词创作”里,这首词确实是写得较好的一首。以这些个意义说,在夏日里倘若能吹上空调,享受下风扇,躺个丝滑凉席,放在古代社会里,这都已经远远超过了“贵族豪门”的生活水平。当然,虽然对于古代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酷热的夏天也只能苦哈哈熬,甚至好些文人墨客们都只能追求“心静自然凉”的境界。但随着古代生产技术的演进,一些原本属于豪门的“消暑方式”,也渐渐走进了民间,典型一样,就是“吃冷饮”。
由于采冰等工艺的限制,唐代以前,“夏日吃冰”基本是豪门贵族的专享,夏天里能在水中加个冰块,基本就是贵族享受。唐代长安城里出现了卖冰的商人,但冰块的价格“价等金壁”,也就是和*金差不离。唐代宰相杨国忠甚至在夏日的家里堆砌“冰山”,这在当时就是赤裸裸炫富。
宋代时,市面上的冷饮摊贩渐渐多了,还有了“冰汁蜜水”等各类冷饮品种。明清年间时,“街头卖冰”也成了许多城市里的常见景象,《笑林广记》里还有了“傻女婿吃冰”的笑话。不过相比之下,皇家的“冷饮”比起民间,到底还是不同。清代宫廷最“得宠”的“冷饮”,就是“御制乌梅汤”,即我们熟悉的酸梅汤。当时制作酸梅汤的冰糖、蜂蜜、桂花等食材,样样价格昂贵,一碗冰凉的酸梅汤,曾经只是宫廷的专享。而当庚子国难席卷华北,慈禧太后带着一票文武大臣狼狈逃到西安时,在90年那个生灵涂炭的夏季,偏安西安的慈禧,却依然惦记着她的“酸梅汤”,为了让慈禧喝上酸梅汤,陕西当地的官员每天都要派人去西安百余里外的太白山拉冰,一碗酸梅汤就是多少人力物力消耗,比起让雍正肉疼不已的“象牙席”来,参考年代背景,这才是真正的劳民伤财。无论是冰凉的席子,还是酸酸甜甜的酸梅汤,倘若“对标”一下历史,相信在这炎炎夏日,都有万千滋味在其中。
我想要的未来,是看得到安全感
从小喜欢看书,漫画、小说、杂志、名著……无所不看,曲折的故事情节、有趣的人物形象,的确能满足一个小朋友无边无际的想象力。是的,我暂且把十岁之前的“阅读”称作“看书”,它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爱书如命”的我,力求把每一本看过的书完好无损地保存,谁动了跟谁急,拒绝共享。这是一种完美主义情结,因此,小时候的我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总能把书翻破,还喜欢在上面勾勾画画,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浑浑噩噩的,我就已加入了“高考大*”,每日都在纠结如何能拿更多分。作文,便成了我最头痛的问题。终于,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下,我半强迫性地开始了“做阅读笔记”之旅。所读的书也从色彩缤纷的小说变为严肃文学和作文素材。强迫总是让人痛苦的,每日课业繁重,没时间阅读,更没时间写写画画。不过,青春期里懵懵懂懂的少男少女,大脑处在飞速发育的状态。发育的结果,便是在大脑中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思辨体系。而有了思辨性的结果就是,在阅读时,文字不再是平面的,它变立体了。既而阅读的激情会被点燃,你会在看到某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后开始浮想联翩,开始思考,开始质疑,以逐步达到认可。无论是文学性的文字还是理论性的叙述,都能打开你的思维,引导你进入一个更深微的世界,让你去判断,去吸收,去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那么这时,你便获取了初步的阅读技能。尽管不是专业作文